俄军事专家称“赫尔松会有一场恶战”

2023-02-24 23:12:26

防伪标签印刷 https://www.recin.com.cn/

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报道,俄总统普京于19日宣布,新加入俄罗斯的乌东四地区进入战时状态。国家杜马一名议员指出,作出这种决定后,“特别军事行动”的性质将发生变化,因为“俄武装力量将有机会放开手脚”。

资料图

报道称,俄国家杜马委员会成员维克托·索博列夫说:“该决定旨在解除‘特别军事行动’框架内的限制并放开我军的手脚,以便回击我们边境领土遭到的炮击。”

这位议员指出,现在将按俄联邦的工资和社保规定征召“四地”居民入伍。但保卫这些领土的主力军将是从俄其他地区招募的军人。

另据俄罗斯真理网19日报道,基辅已经把大量雇佣兵和数千件军事装备拉到赫尔松前线,为大决战作准备。袭击和空降的尝试已经开始。

赫尔松当局表示,平民正在撤离(40%以上的人已经离开,并获得住房和财产的全额赔偿),城市本身变成了“一座永不投降的堡垒”。

据报道,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联合部队总指挥谢尔盖·苏罗维金将军表示,乌军正按照西方的指示为进军赫尔松作准备,俄方可能作出“艰难决定”。

军事学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对真理网表示:“赫尔松绝对会有一场恶战。”

这位俄罗斯火箭和炮兵科学院院士还表示:“关于‘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讨论纯粹是西方的挑衅,其目的是为美国全面介入军事冲突创造条件。

延伸阅读

牛弹琴:形势正在起变化俄军开始最艰难的保卫战

赫尔松的特产是西瓜,又大又甜。一张乌克兰的宣传照上,一名乌克兰士兵,右手捧着一个大西瓜,左手竖着大拇指,身后是火箭弹正向俄军阵地倾泻。

形势正在起变化,俄军开始了最艰难的保卫战。

士气大涨的乌军,正发动猛烈进攻,钳形攻势的目标,则直指赫尔松。

请注意,这里的赫尔松,指的是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七天,俄军就攻入赫尔松市,这也是俄军拿下的第一座乌克兰重要城市。

在不久前的乌东四个地区入俄公投中,赫尔松州被宣布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州。

但战场瞬息万变,现在,这个州的首府有点悬了。

示意图

俄罗斯正在全力应对,普京也不敢大意。

10月19日,普京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宣布:乌东四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从10月20日起进入战时状态。

普京在下达命令时说:“我要提醒的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在成为俄罗斯的组成部分之前实行过战时状态。现在我们需要在俄罗斯立法的框架内正式确定这一制度,因此,我签署了一项关于在俄罗斯联邦这四个主体中引入军事管制的命令,并将立即送交联邦委员会批准。”

普京还指控:“坦率地说,新纳粹分子在使用恐怖手段:破坏重要设施;安排暗杀地方政府机关的代表……”

同一天,普京还下令,在俄边境地区实行“中等应急响应”,提高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战备等级。

普京很清楚,俄军正在前线陷入一场苦战。从作战形势图看,乌军士气高涨正步步紧逼,并发起大规模反攻。

俄新任命的俄军乌克兰战场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苏洛维金此前也承认,前线总体形势“紧张”,赫尔松地区局势令人不安,有关赫尔松市本身的进一步行动将取决于军事形势,但"我们不能排除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按照他的说法,乌军每天的伤亡人数在600至1000人之间,俄军的策略不同,“我们并不一味寻求高速推进。我们珍惜每一个士兵的同时,粉碎敌军进攻。”

公开承认前方形势不利,这样的表态,还是非常罕见的。

苏洛维金

“非常艰难的决定”,又是什么?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俄已开始大规模从赫尔松市撤离,撤向第聂伯河左岸。

赫尔松当地负责人弗拉基米尔-萨尔多在电视直播中说:“从今天(10月19日)起,该市的所有(俄罗斯)权力机构,民事和军事行政部门,所有部委,将转移到与赫尔松交界的第聂伯河左岸。”

他坚持认为,“没人打算放弃赫尔松,“军队将战斗到死”,“但我们必须确保平民的安全”。

赫尔松市民则收到短信,敦促他们在“乌克兰军队炮击”前赶紧撤离。

按照赫尔松官员的披露,大约5-6万人将撤向第聂伯河左岸,如果以每天一万人的速度计算,撤离工作将持续6天。

也就是说,俄军至少要顶住一个星期。

考虑到赫尔松市是俄乌冲突后俄军占领的第一座重要城市,CNN的评价是,俄军将很快失去“这场战争中的最大战利品之一”。

乌克兰方面则指责俄方正在恐吓赫尔松居民,裹挟他们进入俄罗斯。很多前线乌克兰士兵,则以吃西瓜的行为艺术,宣誓拿下赫尔松的决心。

资料图

最后,怎么看?

三点吧。

第一,俄军开始最艰难的保卫战。

基于最近拉胯的战场形势,普京临时换将,将威名赫赫的光头司令苏洛维金任命为前线总司令。但从赫尔松形势看,至少在短期内,光头将军也没能改变战场走势。

以前俄军都是进攻,进攻赫尔松,进攻马里乌波尔;但现在,则开始保卫战了,保卫赫尔松。如果第聂伯河右岸彻底失守,那意味着已被俄列入领土的赫尔松州,约三分之一土地被乌军夺回。

赫尔松市靠近克里米亚,附近不远处就是运河,这是克里米亚关键的水源头。

这注定将是一场艰苦的保卫战。

第二,这既是土地的拼杀,也是人口的争夺。

这与以往常见的国与国冲突不同。比如,美军在伊拉克、在阿富汗打仗,撤离肯定迅速撤,基本不用关心当地人,最后最多是不得已,撤走一些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但俄乌冲突,双方既为土地拼杀,感觉更是人口的争夺。所以,形势哪怕不妙,仍鼓励平民朝自己方向撤离。

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

但这更像是一场悖论,两个都是土地大国,有的是资源矿产和土地,就为了那么一丁点地方,还争什么啊?

当然,用俄罗斯的说法,这是西方造的孽,是北约的步步紧逼,让俄罗斯忍不可忍。而且,美国还要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资料图

第三,更血腥的可能还在后面。

这是最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前景。俄罗斯只是抓紧从赫尔松市撤离平民,但按照赫尔松10多万人口计算,估计还有约一半人会留在了这座城市。

俄军也没有完全放弃赫尔松市。事实上,这是俄军拿下的第一座重要城市,俄军不激烈抵抗就主动放弃,在政治上都交待不过去。这也不是“末日将军”苏洛维金的风格。

那接下来可能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城市战的血腥,我们从之前的马里乌波尔之战就可以看出。可怜,这座战前乌克兰最大的钢铁城市,最后被打成一片废墟。

战场正进入僵持阶段,那意味着,这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最怕的就是这种势均力敌、各不相让,谈判都很难取得突破,但可怜,还有无数人将命丧其中。

更别提,如果俄罗斯真被逼到墙角——将一个核大国逼到退无可退,那将是什么可怕后果?

和平路茫茫,满目尽血光。若干年后回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问:这一切到底都为了什么?成千上万人死去,值得吗?

媒体:普京宣布四地进入战时状态留给乌的时间不多了

基辅遭遇了无人机的持续打击,但更激烈的冲突不在基辅,在赫尔松。

克里米亚大桥这条重要补给线起火爆炸,虽然得到紧急修复,但卡车物资供应仍需要靠渡轮保障,而乌军还经常试图袭击渡轮。

资料图

在赫尔松的俄军补给困难,影响到了俄军前线火力和部队作战能力的持续性。新上任负责乌克兰境内特别军事行动的俄罗斯指挥官苏罗维金也不得不承认,乌军在赫尔松攻势强烈,现在的形势“非常困难”,并要求当地平民撤离。

西方媒体对此大肆报道,俄军正“遭受重挫”“举步维艰”。

俄方则表示,这恰才是不会拱手交出赫尔松的“坚壁清野”决心——转移当地平民可以保护平民免受炮击,也让军事物资供应能够集中优先保障前线,使俄军更好地为防御做好准备。

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宣布了二战以来首次“战时状态”,公投四地赫尔松、扎波罗热、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进入放手一搏状态。

赫尔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往克里米亚半岛的唯一一条陆路通道、第聂伯河河口、第一农业大州……俄罗斯军事专家博尔滕科夫表示,没有人会拱手交出赫尔松。

资料图

赫尔松亲俄官员则透露,乌军持续在郊区增加装备数量,并进行数以万计的人员部署。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让俄方得到启示:一是对赫尔松重要设施加强防护,因为有情报称,乌军准备再次使用违禁攻击,对新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实施集中导弹打击,并展开大规模、无区别的导弹和火炮打击;二是俄媒也开始讨论是否应该断掉乌克兰的后勤补给线,以助赫尔松俄军战况。

乌克兰想通过战场胜利获取持续的支持,乌克兰情报部门负责人向西方媒体甚至放话:将在2022年底前取得重大进展。

资料图

但留给乌克兰的时间并不算多,目前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夜间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令人畏惧的寒冷冬季即将到来。进入11月后,乌克兰进入寒冬,这十分考量双方的补给能力。在极寒天气下,作战将变得十分艰难,白天太短影响战斗进行,暴风雪也会影响进攻,装备较差的一边会处于劣势。

另外一边是乌克兰背后的美国,用来军援乌克兰的机会不太多了,因为中期选举也即将到了,由于美国国内问题重重,“有钱支援乌克兰、无钱补贴民众”,这让共和党得到了攻讦的机会。民主党的低迷选情,或许会让共和党赢得众议院更多席位。

资料图

拜登政府必然要转移重心应对国内,难免忽视乌克兰的请求。如果参众两院“易主”,共和党可不会随意给乌克兰再供军援。

但北约不顾时机敏感坚持14个国家的年度核威慑力量演习,也让俄罗斯不能后退,在11月的关键期,俄罗斯或许会把握这个机会,让战争尽早结束,走向谈判。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绥滨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房产家居、生活百科、商旅生涯、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绥滨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