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房产家居、生活百科、商旅生涯、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2-13 13:11:36
1959年6月,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亲自下令,督促陈赓大将退居二线。
陈赓收到命令后,感到十分疑惑:我这干得好好的,也没犯什么错,为什么要退二线呢?
但军令如山,陈赓也不得不从。之后他委屈的找到周总理,希望他能出面求情。
不曾想,周总理在了解详情后,也表示赞同彭德怀的做法,说:“听话吧,你也该休息休息了”。
陈赓不愿意,这事甚至还惊动了毛主席,出乎意料的是,主席也拍板道:“听从指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那么,三位领导人为什么都让陈赓退居二线?他的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陈赓
陈赓初遇彭德怀
陈赓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次毕业生,1922年便加入共产党。
而他与彭德怀的相遇,还要从长征时的一次意外讲起。
过草地时,周总理突然生病发烧,一连好多天都意识不清,他躺在担架上,由专门的同志抬着前进。
后来因为路途劳累,连抬担架的同志都病倒了。
彭德怀任红三军团总指挥,自然要负责这件事。
周总理等人是队伍里的骨干,不能轻易掉队。
但是长征路上本就艰险,医疗人手不足,大家各司其职,谁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他。
为此,彭德怀十分头疼,伤员那么多,谁来抬担架呢?
下午的时候,他背着手到队伍里视察,忽然看见一群战士在打理军械。
他看着眼前的迫击炮,下令道:“扔掉两门!腾出人手组建担架队!”
很快,40多个战士便腾出手来。
这下担架队是建成了,由谁来担任队长?
这时,一个看上去精明有力的小伙找到彭德怀,说:“我来吧!我最适合!”
这个主动请缨的人便是陈赓,彭德怀这会儿不认识他,就问:“你是做什么的?”
陈赓答:“我是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我觉得我能指挥担架队。”
彭德怀听后挺高兴,开始打量眼前这个人,但他很快便皱起眉头。
因为陈赓腿受了伤,走路一瘸一拐的,根本不像能抬担架的样子。
彭德怀摇头道:“团长的工作能忙得过来吗?你自己都受伤了,回去先养好腿吧!”
陈赓听完很不服气:“我肯定能干!不光能干好团长,担架队也能指挥好,只要我小命还在,保证把首长安全送到目标地点。”
彭德怀骂道:“你这是给组织添乱,红军里能吃苦的战士有的是,我命令你赶紧回去,养完伤再商量!”
陈赓一看行不通,又生一计,他说:“咱这就缺有医疗知识的人才,我以前当过医院院长,除了接生和拔牙,什么都会!”
这句话的确说到彭德怀心坎里去了,担架队长不光要勤劳肯干,最重要的是得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而队伍里有相应知识的人少之又少。
彭德怀问:“你从哪学的?”
陈赓
陈赓说:“我以前在上海做过情报工作,是医院里卧底的医生!”
“你那是冒牌的!简直瞎胡闹嘛,真遇到了患者,你会治吗?”
陈赓昂着头说:“我在那待了好长时间,怎么也学了几手呀,再说,我本人住过两次院,不是都说久病成医。”
彭德怀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后来又物色了一些人,最终发现陈赓的确是最好的人选,于是便命他担任担架队长。
陈赓上岗后,兢兢业业地干活,每天要把伤员的情况确定几十遍,就这样,周总理在他的护卫下成功通过了草地。
周总理对陈赓非常满意,痊愈后专程找到他,说:“打军阀时你把蒋介石背出战场,前些天又把我抬出草地,功绩可嘉啊!”
从这往后,陈赓和彭德怀便熟络起来。
彭德怀发现他能力出众,很有带兵才能,便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而陈赓也十分敬重彭德怀,坚决执行他的指令。
两人产生了浓浓的战友情,在工作上虽是上下级,但私下里感情却如同亲兄弟一般。
年轻的彭德怀
陈赓和彭德怀的莫逆之交
陈赓在军队里是出了名的幽默,他爱开玩笑,跟谁都能聊得来。
彭德怀尤其喜欢他这种性格,称他为“乐天派将军。”
彭德怀热爱工作,他老是日夜操劳,不知疲倦地批改公文,长久下来,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作为战友,陈赓非常关心他的健康,为之操过很多心。
不同于很多人苦口婆心地去劝,陈赓有他自己的办法。
军队里的人都知道,陈赓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不抽烟不喝酒,连象棋和扑克牌都不会玩,唯一的爱好便是找人聊天解闷。
每当他发现彭德怀精神紧张的时候,都会笑眯眯地找到甘泗琪,拉他去和彭德怀下棋。
棋盘摆好后,陈赓在旁边观战,有时还会对局势进行一番调侃,但他只看不下,时间长了甘泗琪觉得十分奇怪。
彭德怀
他招呼道:“老陈,你别光看着,也来下下啊!”
陈赓听完挠挠头,表示不玩。
彭德怀见了,神秘地说:“嘘,他是个臭棋篓子,下不过我。”
原来,陈赓也和彭德怀下过棋,但他棋艺不佳,怎么也赢不了,彭德怀老是趁他不备,猛地将一军。
陈赓输了几次,忽然想到,我下得不行,但可以请救兵啊,于是他找到甘泗琪,叫他和彭德怀下。
这回彭德怀遇到对手了,细致思索,谨慎落子,还是经常败北。
但他不服输,连声喊:“再来!再来!”
每当这时,陈赓便在一旁开玩笑打趣道:“好!你输不起!”惹得彭德怀哈哈大笑。
其实,陈赓之所以搞下棋这么一出,就是为了让彭德怀放松一下。
他老是加班工作,时间长了不光身体出问题,精神也绷得很紧。
彭德怀也明白陈赓的良苦用心,常常在队伍里说:“陈赓是个乐天派将军。”
抗美援朝爆发后,彭德怀赶赴朝鲜指挥大局,而陈赓则去往越南,帮助胡志明抗击法国侵略者。
1951年4月起,志愿军为了挫败联合国军从侧后方登陆的阴谋,发起了第五次战役。
60军180师在转移的过程中被敌军发现,遭受了损失。
彭德怀得到消息后非常生气,他马上给国内发报:“叫陈赓过来!”
接线员回复道:“陈赓在越南支援,可以换个人吗?”
彭德怀回信:“只要陈赓。”
陈赓听说彭德怀呼叫,立刻从越南回国,顾不上休息,便火速赶往朝鲜。
在那里,他协助彭德怀作战,接连取得大捷。
1952年4月,彭德怀旧病复发,需要回国治疗,临行前他把指挥大权交给陈赓,并对其他人说:“把陈赓当做我来对待,他可是党内的老同志,资历比我还老。”其他人纷纷答应。
送别时,两人紧握双手,浓厚的感情惹人泪目。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受主席信赖,筹建哈军工学院
1952年6月,陈赓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坐镇指挥,一封电报传入前线。
这是来自国内的急讯,命令他马上回国。
陈赓料想到,必然发生了大事。
果不其然,他刚一回国,便受到了毛主席的召见。
两人先是客套了一番,陈赓问:“主席这次叫我,是有什么事吗?”
毛主席卖了个关子:“你讲讲看,在朝鲜作战的几个月里,有什么收获吗?”
陈赓答:“美军的机械部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他们的装备可比日本人厉害多了,要是咱们国家也能有这种东西,那不是战无不胜吗?”
毛主席笑道:“我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我打算,由你牵头来办一所高等军校,专门研究器材、培养军官,你看怎么样?”
陈赓
陈赓忙说:“不敢不敢,我是武夫出身,没有那么多知识,这件事事关重大,应该让有经验的同志来做。”
毛主席说:“不行,你就是最合适的。黄埔军校出身,能文能武,要是连你都办不了,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陈赓不再推辞,就这样,他离开战场,投身学院建设。
别看他平时举重若轻,悠然自在的,其实一工作起来,也是个废寝忘食的人。
有次,陈赓有一份文件需要周总理批示,但周总理去开会了,不能贸然打扰。
心急难耐的他便蹲在会议室门口,等着周总理出来,可这次会议格外漫长,等了好半天也不见动静。
忽然,周总理从门里出来,陈赓忙拉住他:“总理,您把文件批一下吧!”
周总理说:“有事以后再说。”然后便快步走开。
陈赓拿着文件和笔在后边穷追不舍,一直跟到厕所门口。
周总理
周总理从里面出来后,陈赓又把文件递过去,周总理开玩笑说:“陈赓同志,你是把厕所当办公室了吗?”
陈赓回答:“我太着急了,文件早一点批完,学校便早一步完工,这件事关系到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做好,我寝食难安啊!”
周总理很高兴:“我见过勤奋的,但从没见过你这样的,哈哈,你这件事都够写到自传里了。”
陈赓回去之后,每天亲临现场,监督学校建造。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哈军工学院造得又快又好,里头的教职人员也履历颇丰。
他们都是陈赓通过各种途径挖过来的,有国内正规大学毕业的,也有国民党投诚的、海归回来建设祖国的......
总之,只要有能力且一心爱国,陈赓统统接受。
退居二线,因病离世
陈赓在建成学院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展其他工作,在一天天的操劳中,身体逐渐出现异样。
1957年12月,陈赓突发心肌梗塞,陷入昏迷,所幸救助及时,脱离了危险。
彭德怀等领导人纷纷前来看望他,医生嘱咐:陈赓至少应该休息三个月。
三个月后,陈赓的病意外的好了,他马上联系医生给自己开出院证明,之后便请示中央让自己回到工作。
中央认为,陈赓应该以保重身体为主,避免过度劳累,但陈赓却说:“我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让我休息才是搞垮我身体呢!”
一得到批准,他马上回归岗位,但毕竟是生过大病的人了,在繁重的事务中,陈赓总觉得胸口发疼。
但他也没有停止工作,而是捂着胸口,一边揉,一边批改文件。
陈赓一家
时间久了,渗出的汗把衣服都打湿了,衬衣的那一块更是被陈赓扯破了......
1959年6月,陈赓的病情又一次恶化,心肌梗塞再度让他陷入昏迷,手脚冰冷、心跳微弱,医生抓紧实施抢救,总算是把命救回来了。
彭德怀到场后,责怪陈赓工作时不注意身体,劝他好好跑去休息,不许再勉强自己。
但陈赓听了也只是嘿嘿一笑,过段时间就又忘了。
彭德怀再也忍不住了,他一纸命令,督促陈赓退居二线。
陈赓自然是不愿意,现在新中国建设这么紧张,百姓的热情也很高,自己作为高级领导人,哪有退场的道理呢?
他知道自己说不动彭德怀,于是找到周总理,想让他求情。
但周总理知道后,心里也想让陈赓休息,说:“军令如山,你还是听他吧。”
毛主席
陈赓很不乐意,周总理为了让他死心,说:“要不咱问问毛主席,看他怎么说。”
陈赓很高兴,他相信毛主席思想开明,肯定会让自己重返岗位的。
哪知毛主席听后,也笑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陈赓同志应听从彭德怀的指示,即刻起退居二线。”
1960年,陈赓请求医生允许自己工作,医生每天为他划出几小时时间,可以在看护下办公,如果超时的话,就要责令停止。
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超时工作。
后来陈赓奉命前往上海修养,他想到,自己可以把这么多年打仗的经验教训都写下来,给后人学习,于是,他筹备着写一部《作战经验总结》。
但不幸的是,这部著作写到一半,陈赓便第三次发病,危在旦夕。
他临终前对家人说:“要是挺过这一关,我还想再给组织出几年力,不用伤心,我死了没关系,只要毛主席、周恩来他们活着就行。”
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突发心梗离世,享年58岁。